重庆江北区依托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 ᅵ “一网统管”探索与实践系列之六
编者按:2021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等一系列文件,部署各地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的安排部署,“大城管”开设了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探索与实践专栏,将集中宣传国家推动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择优展示各地在省级平台和市级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实践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近年来,重庆市江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数字政府的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深化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探索出一条以信息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获得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治理创新范例奖、中国“互联网+”政务类十佳优秀案例、全国网信创新工作50例等多个奖项。
01夯实城市运行基础底座
一、实施数据融、聚、通、用,激活治理活力
推进以大数据融、聚、通、用为基础的城市运行“智慧大脑”建设,开发部署数据采集管理、共享交换、清洗治理、挖掘分析、全业务融合、可视化指挥调度等核心系统,共享汇集城市运行各部门数据,实现数据跨行业、跨部门共享互联,形成大数据平台基本框架和数据资源体系,目前已接入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行业相关数据,初步建成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
通过大数据融合,探索建立城市“建设、运行、健康”三大指数模型,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评价与城市运行状态评估提供重要支撑,实时“一图呈现”。
二、集约化、云端化建设
坚持集约化建设原则,以原有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升级搭建城市运管服平台框架,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财政资金。同时按照集约化、云端化要求,将全部应用系统、数据库集中部署在云计算中心,实现城市运行信息化系统“一云承载”。
三、不断丰富行业应用
推动城市运行基础系统(市政、环卫、停车、照明等)融合运用,目前已有综合监督、智慧环卫、桥隧坡监测、危险源在线监测等26个系统上线运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智慧园林等系统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通过智能化行业应用,推动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发现、精准定位、快速处置”。
四、提升智能监管水平
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中的深度应用,推进各类视频资源汇聚共享,不断完善视频管理平台功能,孵化视频智能场景应用,提升算力和算法水平。2016年以来,视频智能上报案件量连续6年保持增长,视频智能抓拍发现问题数量占比由0.5%上升至目前的30%,智能化监督能力和非现场监管水平大幅提高。
02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强化“一网统管”示范引领
一、出台《重庆市江北区智慧城市治理立案、处置及结案精细化管理标准》
坚持标准先行,深耕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标准体系建设。2021年9月在全市率先出台《重庆市江北区智慧城市治理立案、处置及结案精细化管理标准》,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整合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文明城区等网格化管理服务事项,细化了管理内容及标准,形成支撑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为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供强力支撑。
特别是在接受中央文明办实地督查期间,将文明城区实地考察责任清单与网格化管理服务事项清单进行整合,把文明城区督查点位及评价标准全部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闭环监管,打造实战化、常态化的运行模式,为文明城区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出台《重庆市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办法》
江北区出台了《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办法》,总结梳理了“一网统管”管理规范,从监管事项、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解决了“一网统管”缺乏体制机制支撑、运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三、建立驻场办公机制
为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协调联动能力,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无缝对接,高效协同,江北区建立智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驻场办公制度。
2022年,联合公安(交巡)、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经信、应急等6部门,指派专人在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驻场办公,负责落实本部门城市运行管理事项快速受理、指挥调度、数据分析、源头治理、协同联动等职能,改变了以往信息不通畅、反馈不及时、协作效率低等不足,提升了“统管”效能,特别是在促进重大疑难问题快速、高效解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3以体系建设为核心,构建“一网统管”神经网络
一、增强基层运行管理服务能力
探索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平台运行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1年9月出台《江北区智慧城市管理社区工作站(综治中心)建设与运行指南(试行)》,各社区(村)立足网格化管理服务,整合便民服务站、社区党群服务站、基层专兼职网格力量,一体建设综治工作站、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社区工作站等,落实基础数据和事件采集、便民服务、心理咨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具体工作,探索开展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信息精准研判和资源统筹调度“一体化”。
二、整合网格资源
整合区、街两级网格员队伍,相关部门组建专职网格巡查队伍,并由社区干部、舆情信息员、社工等力量担任兼职网格员,落实辖区属地和行业属事监管责任。2021年,各街镇共配置网格巡查人员160余名,巡查上报问题总量达3.77万件,月均发现问题数量达到3143件,较上年同期提升211%。
三、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
加强扁平化管理创新应用,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打造区级、街镇、社区、基础网格四级线上网格责任体系,建立问题发现交办“一键到端”、整改落实督查督办“一键到人”的快速处置机制。
全区9街3镇1商圈、24个区级部门、13个社会公共服务单位、2个重要园区以及包含社区、物业公司在内的共458个责任主体全部纳入城市运管服平台,构建起区级、镇街、社区、物业小区、服务公司等网格治理体系。
落实“三清单”制度,依托行业精细化管理系统,建立日常管护、问题整改和项目建设责任清单,每月自动生成责任落实数据,作为效能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04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提升问题处置效能
一是主动发现能力持续提升,有效发现问题33万余件,同比提升18.71%;二是快速处置能力稳中有升,问题结案率97.68%,连续4年实现正增长;三是及时响应能力明显提升,问题按期处置率93.59%,同比提升3.1%,连续4年稳步提升;四是长效管理能力稳步提升,问题一次处置完成率95.04%,同比提升0.81%。
二、引导群众参与共治
出台《重庆市江北区百姓城管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完善“百姓城管”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和功能,优化“百姓城管”积分兑换机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2021年,群众通过“百姓城管”微信公众号上报问题2577件。升级“便民服务”模块,新增公厕、治安岗亭、洗车点等2万余个便民点位数据和导航服务,并在重要交通路口、城市公园等安装2000多块二维码标识标牌,通过扫码解决找停车位、找公厕难等问题,实现“一码”惠民。
三、加强问题处置督查督办
严格执行“每案必核”,完善群众回访机制,坚持开展“马路办公”“回头看”,加大问题处置整改情况督查督办。2021年共排查文明城区、防汛抗旱、三轮车治理、坡坎崖等重点专项问题2492件,促进重点问题的提前发现,高效解决,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05以城市运行安全为根本,构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屏障
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依托大数据、城市信息模型(CIM)、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化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手段,筑牢城市运行安全防护网。
一、构建CIM平台
探索CIM平台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建立城市信息模型标准,明确建成区CIM1-CIM3级全覆盖、重点区域试点CIM4级模型建设、新建重点区域和重要设施CIM5-CIM6级模型建设的要求,整合多门类基础数据、支撑智慧城市运行数字孪生底座服务,拓展CIM+行业应用、CIM+专题展示。
二、推进城市部件物联网建设
以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试点为契机,聚焦城市生命线、桥梁、隧道等重要设施,推进城市部件物联网建设,将城市风险数据库纳入城市运管服平台,让研判处置更智能、精准。一是桥隧坡智能检测系统为桥隧“把脉问诊”。通过安装应变计、裂缝计等传感设备,对桥隧边坡等设施安全运行健康状态实时监测分析,2021年以来共监测各项数据160万余条,自动生成设施健康报告212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有效采取处置措施,确保设施安全。二是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疏通地下“毛细血管”。由管线检测车、爬行机器人、声纳成像仪等高科技设备组成,覆盖城区1000公里地下管网的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上线伊始,即发现一处路面沉陷,管护单位30分钟内到达现场,利用探地雷达检测发现该处地下空洞已有20平方米左右后,立即采取措施压注水泥浆和平整处理,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危险源监控系统精准监控。利用气体、液位、温度等传感设备,24小时监控全区1581个化粪池、下水道等危险气体浓度、液位、温度信息,当危险气体浓度超过预警阈值时,设备将自动启动排气,降低浓度并进行安全预警。系统上线以来,辖区内未出现化粪池、下水道危险气体伤人等事故。
下一步,江北区将牢牢把握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把城市运管服平台打造成为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平台,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事项“一网统管”、运行状态“一屏通览”、问题处置“一键联动”,让城市具备更强感知力、洞察力、协同力、创新力,力争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