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河南漯河:五项举措强化衔接资金项目管理

        来源: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 2022-11-28 09:18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持续强化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建立起从资金“入口”到资产使用“出口”的全流程监管长效机制,确保衔接资金项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锚定年度目标,提早谋划项目。自上年度8月起安排县区围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需求,突出“两个重点”“两个优先”科学谋划项目。聚焦重点群体和重点内容,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优先保障到人到户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需求,做到项目“前置审核、提前论证、储备充分、动态调整”,确保衔接资金下达后及时对接项目,实现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二、实行“三化”管理,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对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台账化推进、制度化落实”的“三化”推进管理办法。清单化管理,即建立年度实施项目清单,实行动态增补管理。台账化推进,即建立全市统一的项目推进台账,适时精准掌握每个项目的详细进展情况和资金拨付进度。制度化落实,印发《漯河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2022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漯河市2022年度各县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日常工作过程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指导各县区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指标实行“周提醒、旬调度、月通报、年考核”项目管理机制。

          三、凝聚部门合力,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市本级和各县区足额安排财政投入,并尽早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安排专人每周调度项目实施进度和衔接资金支出进度情况,每周1—2次不定时全面检查项目库数据质量,确保全市项目资金各类问题尽早发现、实时预警、及时整改。同时,对资金量较大的项目,逐个研究建设推进情况,提前预判当月底资金支出的进度,指导县区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对资金拨付慢的县区,采取微信交办、电话催办、发函督办、现场查办等形式加大督办落实力度。

          四、健全管护机制,管好用好资产。在管护责任方面,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逐项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护主体,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对公益性资产,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参与管护。对经营性资产,“让最能挣钱的人去经营”,确保扶贫资产发挥成效。在收益分配使用方面,优先用于扶持脱贫不稳定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增收、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将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年度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安全运行、良性运转、保值增值。

          五、突出绩效管理,严把“四道关”。积极推动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一是严把“编制关”。在项目资金申报阶段,县级财政、乡村振兴部门联合对绩效目标的合规性、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可行性五个方面审核把关。二是严把“监控关”。县区采取全程跟踪、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动态掌握衔接资金的使用情况、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情况等,实现全流程细化管理、全方位强化监督。三是严把“评价关”。项目完成后,由项目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县级财政和乡村振兴部门对项目自评情况集中开展复核抽查,使财政衔接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率效果进一步提升。四是严把“公示关”。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律”及有关文件要求,将资金分配情况、有关政策、项目库建设、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收益分配情况等在市、县政府门户网站,乡、村公告公示专栏或显要位置及时进行公示,并公布12317、省、市、县、乡五级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确保了衔接补助资金分配使用公开透明阳光。漯河市连续五年在全省绩效评价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累计获得奖励资金5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