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以建设“阳光交通”为契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核心,依法履行和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强“服务型”交通建设,全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在2020年度全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评价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一是指导客运场站运营单位、客运企业按照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做好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加强客货运、快递从业管理,督促指导货运企业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做好防疫指导工作,从源头把控易感染各个环节。组织做好长途客运、城市客运、普通货运在疫情期间的应急运力保障。三是开展疫情防控查隐患、堵漏洞、抓整改工作,对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经常性开展客货运站场、公交车、“两客一危”运输企业督导检查,明查暗访。四是督促指导全市邮政行业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生产和作业场所操作规范建议》,加强对基层网点的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五是加强交通在建项目场所疫情防控。督促指导交通在建项目参建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到工地全封闭管理。六是加强交通行业内部防控。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狠抓行业内部防控,要求行业相关单位,密切关注中高风险地区疫情动态信息,全面开展对来漯返漯人员的排查,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强化疫情防控意识,落实单位、家庭和个人防控措施。
二、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推进服务型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和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要点,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服务型执法工作方案和行政调解工作方案,寓服务于执法过程中,在执法中体现服务,构建管理、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行政执法模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把服务型执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量化、细化考核标准,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期限和方式进行备案,及时率、准确率达到100%。
三、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和公务员法治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了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把宪法、民法典、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作为学习重要内容,制定了年度学法计划,集中学法每年至少组织四次。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举办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要求每名公务员每年参加法治方面的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二是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普法教育,落实领导干部“中心组”学法制度、“季初周五学法日”制度,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和交通企业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三是加强了系统内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和学法用法工作,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纳入法治教育、法制培训计划。四是举办交通规范执法专题知识讲座。七月份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执法业务培训,特邀市司法局规范性文件管理科郑义龙科长以执法案卷和文书规范化为视角进行授课,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办案能力。11月19日,邀请市委党校政法教研室周菲菲老师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参加培训干部职工100多人次。
四、更加注重法制宣传工作。一是在办公场所、货运场站、超限站等悬挂条幅,摆放展板,在宣传栏、宣传橱窗张贴宣传挂图,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利用网站宣传法制教育,及时更新我局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动态。三是组织公路路政、执法人员利用“执法宣传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集中宣传行业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人员的安全意识。四是开展宪法进公共交通场所活动。打造106路城市公交“宪法号”班车线路,在出租车LED屏上滚动播放,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交通、理解交通、支持交通。五是先后组织开展了《宪法》学习宣传、服务型执法、法律进机关、打击非法集资、防溺亡、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宣传活动,开展了寻找“最美普法人、最美调解人、最美法律服务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漯河市交通运输局在参加全省组织开展的“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活动中,上报的《生活有“法”》微视频被评选为三等奖。六是多渠道多角度挖掘交通执法工作背后的故事,及时将工作中的新举措、新动态向新闻媒体报送。今年共报送信息125篇,其中被《漯河日报》采用2篇,被漯河文明网采用1篇,发布手机报17期,在漯河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3期。
五、严格落实依法决策机制。一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流程。依法自觉接受本级政府的监督。二是实行公众参与。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全部公开。除依法不予公开的外,30日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并向社会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涉及企业和特定群体、行业利益的,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群众代表等的意见。三是实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进行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四是进行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全部在7个工作日进行合法性审查,不存在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合法性审查不合法仍提交决策机关讨论的情形;没有以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合法性审查的情况。五是落实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经局党组会议讨论,集体讨论率达到100%。
六、全力推进服务型执法。一是落实服务型行政执法各项制度,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转变执法理念。将服务型行政执法内容纳入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做到了领导干部及行政执法人员对相关知识能全面、正确理解把握。三是改进执法方式。主动实施行政指导,引导行政相对人纠正违法行为。及时开展行政调解,有效化解争议纠纷。积极开展法律风险防控,有效防控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四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互联网+行政执法”,着力实现执法信息电子化、执法程序规范化、执法流程快捷化。五是提升执法效果。既注重及时查处和纠正违法行为,又注重指导、协调、帮助和服务,保护和增进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采用非强制性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不实施行政强制,执法的公正性、公信力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遵从度逐步得到提高。
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建立行政执法日常检查监督机制,每年至少组织或参加1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查或者其他形式的检查工作。二是建立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情况通报等制度。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近两年以来没有发生因违法执法或者执法不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形。三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努力实现职能部门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四是加强信用监管,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严格依法科学界定守信和失信行为,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五是根据行政相对人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依托大数据技术,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精准监管,提升监管水平。2020年10月份,漯河市交通运输局被漯河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为第一批“漯河市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单位。
八、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一是严格执行行政
执法公开制度,及时公开行政执法信息,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执行“亮证执法”制度和2人以上执法规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视音频记录制度,为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照相机等设备,根据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文本,结合本系统实际完善有关文书格式,做到行政执法活动文字记录合法规范、客观全面、及时准确,执法案卷和执法文书要素齐备、填写规范、归档完整,促进执法公开、公正、规范、透明,保障执法相对人和执法人员合法权益。三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制度,对本系统的重大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公正、公平、合法、适当。结合交通行政执法情况制定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
九、不断优化营商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定期对中介服务和证明事项进行清理规范,严格规范中介服务市场收费,目前共保留中介服务事项2项、证明事项4项。二是制定了信用承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96项,通过实施信用承诺制定,推动形成守信自律、监管到位的良好管理环境。三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下发了《漯河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赋予临颍县交通运输局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将30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临颍县交通运输局,帮助临颍县交通运输局尽快承接到位。四是着力改善民生服务。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完善服务设施,服务便捷高效、确保群众到现场窗口办事次数和承诺次数一致,不存在企业群众办事难,需找“黄牛”高价代办等问题。积极为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等项目提供方便。
十、全面加强交通执法监督。一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活动,制定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对全市维修企业、物流运输业开展了随机执法检查,把“一单、两库”录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并及时公开检查结果。二是通过明察暗访、查阅案卷等方式对局属单位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执法随意性,不存在监管不公、执法不力、以罚代管、重处罚轻监管加重企业负担等问题。三是在局官网发布了行政执法监督举报投诉方式的公告,依法及时查处行政执法违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用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事前协调和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处罚信息公开,能够及时、全面归集企业信用信息,确保归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2020年共公示行政许可信息3398条、行政处罚信息1088条、归集涉企信息513条,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82.6%、232.7%、398%。
十一、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对重新录入196项交通政务服务事项,编制了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服务指南,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二是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100%事项实现 “一窗受理”、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100%事项申请材料压缩50%以上。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减少不低于50%事项达到100%,即办件101件、承诺件95件(分别占51.53%、48.47%),法定期限共3771天,承诺期限383天,占法定期限10.15%。
十二、全力推进联合奖惩。一是抓好重点领域信用评价。局开展了工程建设、道路运输安全领域信用评价工作,建立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实现交通重点领域信用评价全覆盖。二是突出抓好信用联合奖惩应用。对诚实守信的,在招投标等环节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优化检查频次;对违规失信的,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披露和曝光,让失信者在交通运输领域处处受限。
尽管交通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存在有法治思维尚未完全形成、执法行为还不够严谨、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法治政府宣传形式单一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制度,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加强交通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交通法治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地址:漯河市长江路与107国道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 电话:(0395)3131572
版权所有:漯河市交通运输局 Copyright © 2021 WWW.LHJIAOTONG.GOV.CN.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