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漯办〔2020〕6号省、市民生实事责任分工,市交通运输部门共承担2020年省定、市定民生实事主办事项2项、配合事项4项。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办事项完成情况
(一)省定、市定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通村入组”工程50公里,改造提升美丽乡村路50公里,实现10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85%以上。
完成情况:以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为载体,持续深入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和“美丽农村路”、“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创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交通力量。
一是“四好农村路”创建扎实推进。围绕我市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目标,通过考察学习、调研观摩、督导排序等形式,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四好农村路”创建持续向好、氛围浓厚。其中,郾城区结合“绿色郾城”建设,总投资3000多万元,高标准打造李漯路、胡商线、后魏线、坡大线等“绿满郾城”环线景观廊道;投资1.1亿元新建小沈线和何斗线,解决孔沈邓等偏远村庄的交通不便问题。临颍县邀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院,对创建环线及过村镇路段路域环境整治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精品打造示范路线115公里,实现“两纵一横”的花卉苗木绿化带,全面打造“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生态路、产业路、旅游路。舞阳县采取融资和筹资的方式筹措资金1.5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并交由县财政及县交通运输局组织落实。源汇区精心谋划创建环线,积极实施绿化美化、路肩陪护、边坡边沟治理等。2020年,郾城区获得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称号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区,临颍县、召陵区在已获得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的基础上向国家级示范县迈进,舞阳县、源汇区正在积极争创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
二是“通村入组”工程深入实施。截止11月底,“通村入组”工程已完成56公里,是省定、市定民生实事任务的112%,其中,舞阳县完成22.5公里,临颍县完成15公里,源汇区完成10公里,郾城区完成4.5公里,召陵区完成4公里,实现了13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9.7%,通硬化率远高于全省标准。
三是“美丽农村路”创建成效显着。通过实施路田路宅分家、路肩边坡整修、道路绿化美化、路面清扫保洁、安全防护工程等,“美丽农村路”改造提升高质量推进,截止11月底,已完成改造提升“美丽农村路”52公里,是省定、市定民生实事任务的104%,其中郾城区小沈线10公里路段荣获“2020年河南省美丽农村路”称号,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二)市定民生实事:新购置200辆新能源公交车,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完成情况:以“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投资1.037亿元,新购置200辆8米新能源公交车。今年6月底,新开通6条新线路(122路、126路、169路、200路、300路和经开区区内公交新线路)、优化调整4条线路(109路、112路、121路、201路),使市内纯电动公交车达到760台,新能源公交车820台,城市公交线路27条,公交线路网比率由原来的62%提升至84%,实现了市区任意地点500米内均可乘上公交车,最多转乘一次就可以到达目的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二、配合事项完成情况
(一)省市民生实事事项:做好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作。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市场调节,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落实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完成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疫情防控“一断三不断”工作要求,疫情期间,我们及时对辖区路网畅通情况进行排查,清除硬隔离设施,确保群众生活必需品、种养殖企业(农户)物资等运输车辆不受阻、能通行;积极与重点生产生活物资应急保供企业对接,主动跟踪服务办理,期间交通运输部门累计发放应急运输通行证(国内通行A证)3469张,占全省A证办证量的1/10,协助商务、畜牧等部门办理省域内、市域内通行B证、C证,并随着疫情形势的持续向好,按照省分区分级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的《命令》,第一时间撤除全市道路上防控卡点。同时,落实对运输企业的各项帮扶政策,助力复工达产,推动物流运输链条逐步恢复,并牵头组织对全市道路上违规设置的限高限宽设施进行拆除,保障路网不断、运输车辆通行顺畅,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二)省市民生实事事项: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强化工业深度治理、柴油车污染防治及“三散”治理,依法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完成省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标任务。
完成情况: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围绕工程项目、道路污染防治等,严格落实施工现场污染防治标准及六个百分百要求,持续抓好道路清扫保洁、路域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着力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市定民生实事事项:为市县3420名早班环卫工人、市区550名早班公交司机免费提供“爱心早餐”。
完成情况:从5月份开始,配合市总工会等启动“情系公交司机”爱心早餐工程,将这一工程延伸覆盖至全市早班公交驾驶员,切实解决了公交司机早晨吃饭难问题,目前这一工程已覆盖到全部的城市公交线路的近700名驾驶员。
(四)市定民生实事事项:坚持标准,精准施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29户10973人全部脱贫。
完成情况:围绕交通扶贫任务,完成通村入组、村道加宽、产业扶贫路、美丽乡村路、旅游路等农村公路建设211公里;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积极争创“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区,郾城区获得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称号和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区;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进机关、进施工工地、进高速服务区,持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脱贫攻坚任务。
三、经验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年初,在民生实事征集过程中,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切实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列入民生实事,作为交通运输部门向人民群众兑现的重要承诺。为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责任下达后,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逐一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承办单位(科室)、责任领导,台账式推进,定期研究上报民生实事办理情况,加压奋进,全力以赴把省定、市定民生实事落细、落实,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加压推动。提请市政府将“四好农村路”创建纳入县区目标考核体系,经常性组织各县区开展调研观摩、考察学习等,实行季督导通报排序,半年、年终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等对各县区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验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市长报送督导情况,传导压力。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副职经常深入到各县区与县区委书记、县区长逐一对接,结合每一县区实际情况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推进中的问题,推动“四好农村路”创建高质量推进;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副市长多次深入到各县区深入调研“四好农村路”创建,进一步传导压力,有力地压实了各县区的责任,促进了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
三是深入调研。邀请市政协、驻企业复工复产特派员等,深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沿途察看公共交通线路覆盖生产企业、居民住宅小区和新建路桥情况,与县区政府、管委会、生产企业等主动对接,一道协商公交线路开通方案,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新建住宅小区、学校等公交空白点、线路网覆盖率低等问题,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广泛征求各方建议,及时新开通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便民惠民,得到市政协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
四是克难攻坚。200辆公交车购置伊始,市财政拨付500万元在资金缺口巨大的情况下,市交通运输部门多渠道融资克服资金支付筹措难等问题,并与车辆厂家协调多次沟通解决了1.037亿元购置资金支付难问题。面对农村公路建管养资金匮乏的局面,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向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多次对接,又征得省厅下拨资金500万元,支持农村公路事业发展。
五是牢记责任。坚持交通运输为民服务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牢牢扛稳交通“环保攻坚”“脱贫攻坚”部门责任,做好上关政府形象、下接群众最接地气的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定、市定民生实事。
在省定、市定民生实事的办理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财力等客观因素制约,“四好农村路”创建还存在着全域创建不平衡、各县区管养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夯实责任,优化举措,督促各县区加大投入,确保全域创建既定目标如期实现,为推动乡村振兴当好先行,为构建高质量城乡发展格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址:漯河市长江路与107国道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 电话:(0395)3131572
版权所有:漯河市交通运输局 Copyright © 2021 WWW.LHJIAOTONG.GOV.CN.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