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养老”钱包 理性消费购物
“祖传神药、药到病除”、“免费听养生课”、“只要998就能得到集手表、数码相机于一身的超级手机”……养老诈骗花样多,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守护老年消费安全,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
打折促销虽便宜 意外风险要留心
逢年过节,各大商场经常会开展打折促销活动,人流量较大,老年人在采购商品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尽量避免拥挤,注意适当避让,保证自身安全防止意外摔倒。选购食品时要注意看清生产日期,购买标签标识清晰齐全的食品。
理性购买保健品 生病切记乱投医
老年人选购保健品要理性,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要知晓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不要轻信所谓特效药、神药,看到“最新技术”“最高科学”“祖传秘方”等用语时,更要格外警惕,因为包装盒上不能使用这些用语,很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生病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医问诊,保健养生也应前往正规机构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
电视购物陷阱多 小心防范免上当
老年人在电视购物时要尽量选择正规电视直销公司,不要轻信对产品的夸大宣传,对涉及“中奖”等诱惑信息更要提高警惕。订购商品时要保存好维权证据,明确要求商家提供发票等购物凭证,收货时先验货再付款,对没有发票等无法证明商品合法来源的坚决拒收。
健康讲座当铺垫 小恩小惠要当心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对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等小物品相诱惑,从而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商品。
网络购物虽便利 购买商品需谨慎
网购虽能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便捷和实惠,同时也存在隐患,很多网页或手机APP中植入性广告很隐蔽,老年人一不小心就会点进去,被诱导消费。老年人在网购时要做到理智消费,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如果商品价格过低,要么就是商品名不副实,要么就是其中“有诈”,需多加小心。
消费凭证要保全 依法维权有渠道
老年人在消费时,要主动向商家索取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小票、电子交易码等有效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告知子女或亲属,并积极与商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热线或自行通过全国12315平台APP、微信小程序等进行投诉举报,积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郭伊凡 赵启彤)